我国中小学学生负担很重,教育中重智育,轻德育、体育和美育,德智体美不是全面发展。而在智育中又片面地死记硬背,追求答考题,重高分,被动学习,甚至使学生厌学。不是鼓励学生主动学习,真正理解,活学活用,有动手能力,培养创新精神。结果是学生高分低能,身体健康受影响,视力受损。不重视德育、体育、美育,不利于青少年成长,不利于培养人才。因此,最近教育部明令全国中小学减轻学生负担,并定出减轻负担办法,是十分正确的,社会上都赞成。
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,过去虽曾多次号召,然而收效甚微。这次各地中小学都千方百计贯彻教育部减轻学生负担的明令,但也有校长、教师、家长反映有为难之处。因为面迎高考,不能真正减轻学生负担。高考使人担心这次减轻负担是否能持久。
许多人认为高考是瓶颈。家长“望子成龙”,希望孩子能考上大学,校长教师希望学生升学率高,提高学校声誉和教师地位,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。所以必须解决高考瓶颈问题。诚然高考要改革,考题要着重对课程的理解和应用,鼓励考生有创新见解;还要考查学生在中学时的学习成绩、德育表现、动手能力、身体健康等,不能全凭死背硬记的考分。这对中小学教育有帮助,但改革高考亦非一蹴即就。更重要的是,只要高校招生有名额限制,高考总是瓶颈,仍制约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。社会上有家长、校长以至学者提出扩大高校招生名额,这固然能缓冲高考压力,稍稍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,但即使扩招,名额还是有限,不可能让所有高中毕业生都进高校,所以高考还是瓶颈。在高考上动脑筋,不能从根本上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。有人主张高校宽进严出,也解决不了问题。高等教育不是普及教育,它带有职业性,如学了文法理工农医管等,是为将来应用的,不是单纯为了提高文化程度。当然高等教育能提高智力,但高等教育要讲经济问题,培养的学生都能就业才经济。发达国家高校招生率高,他们人口相对较少,经济较发达,但能进高校的也有限度,因为都进高校不能都就业,也不经济。
看来真正的瓶颈在就业岗位数量和用人要求的合理性。家长“望子成龙”,说到底是为子女将来能得到较好的就业岗位,工资待遇较高,工作条件较好,当然也为国家作贡献。中小学校长、教师也为这些,并以此提高自身声誉。要消除瓶颈,必须增加就业岗位数量和用人要求合理化,这就需要发展社会经济。一般来说,就业岗位和数量是多层次宝塔型的,高层次的少,低层次的多,如在工业中,高级工程师、工程师、高级技师、技师、技术员、技工等,前者少,后者多。为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,要靠科技,用人要视其科技能力,要发挥其专长。在工资待遇上高低层次有高低差别,但层次间应有搭接和交叉,低层次的工资待遇有时也可能比高层次的高。还要照顾到艰苦工作岗位。如果经济和社会事业不是正常发展,用人不是视其科技能力,而是只看外语、计算机应用、公关能力,于是争用研究生,次之本科生,高中生专科生难于就业,这就不能正常发展社会经济,也不利于发展各级教育,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发挥,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也不能落到实处。
总之,为了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,改革中小学教育,贯彻减轻负担措施;改革高考办法,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,不断扩大招生名额,都是必要的。但要解决减负的关键的瓶颈问题,还是增加就业岗位数量,重视用人要求合理性,使各层次岗位人才都能发挥作用,都有前途和合理的工资待遇。学历高的不一定就能就业,高考便不再成为瓶颈,中小学教育便不会再单纯迎合高考,这才是从根本上为中小学学生减轻负担创造条件。瓶颈问题解决了,中小学生的负担减轻了,经济和社会才能正常发展,整个教育才能健康发展,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才都得到发挥。